引子
前几日在一篇报道上看到“做介绍”一词,顿觉心中一丝疑虑一闪而过,于是查阅了大量资料,发现这事实上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难以改变的问题了。先来看一则小资料:
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和《人民日报》等主流媒体,均多处采用“做介绍”这一用法。
更有趣的是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,几乎每一版都就这两个字的用法有推敲和修订,而且多次修订后还出现词典内容前后矛盾的糊涂笑话。
经查阅多方资料与反复推敲比较,笔者基本认同吕叔湘在其所著《现代汉语八百词》一书中提出的意见,即:
“
习惯上,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‘做’;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,特别是成语里,一般都写成‘作’;在书面表达时遇到没有把握的词,写‘作’而不写‘做’;而口语表达则因二字同音而不存在争议。
”
但此处亦要提到另一种观点:
“
在官方书籍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和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的数次修订中,纵观其趋势,“做”正在逐渐取代“作”的某些用法,而在口语复述或类口语的书面表达中亦较多使用“做”。
”
起源辨析
正确辨析这二字的用法和区别,要先从其起源谈起,一个字语义的宽窄往往与其起源的时间、背景有关,一般来说,起源较早的字往往被赋予较多的含义,这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,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。
从起源上来看:
①“作”多见于书面表达,起源于古代文书如文言文中多用“作”,成语中多用“作”;
②“做”具有较强的口头色彩,古时鲜见于书面表达,起源于北方白话,相比之下,“做”的起源晚于“作”。
这样一来也便可以做个粗略结论,具有古义的词语大多由“作”组成,词源较旧;而“做”组成的词则相对年代较晚,词源较新。
例如:
“作为”“作恶”“作假”“作乱”
“做饭”“做梦”“做操”“做戏”“做衣服”
在上述列举的一些词语和成语中,“作”和“做”都是用作动词的,可以看出“作”的一组多半是古代就已被使用的词汇;而“做”的一组都是较新的现代白话词汇。
注:此处特地列举了“作为”一词,这个词语可能存在古今异义,在古汉语中系名词,表示“行为;成就”;而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类似于动介短语的含义,如“作为学生”。 (而在现代汉语中,“作为”用作古义已较为罕见,其古义并非凭空消失,而是被派生到了“做”组词“做为”。这从某个方面上也反映了汉语“作”“做”二字意义的相似性。)语义辨析
从语义内容来看:
①与“作”组词的宾语,多是较抽象的词语,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动词特征;
②而“做”则具有明显的动作性,其后的宾语通常是较为具象的明确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,区别于“作”,“做”在词语或词组中具有实际动作含义。
例如:
“作痛”“作祟”“作弊”“作揖”“作怪”“作介绍”
“做事”“做怪”“逢场作戏”
语法辨析
对比英文,中文似乎并不那么明显的存在严格的语法体系,但作为一种成熟并且经历过数次变革的语言,毫无疑问中文语法是存在且多方面存在的;句子的平仄格律、成分结构等都是中文语法的体现。
现就在语法层面,再一次探讨“作”与“做”二字的区别:
后接宾语为双音节词
①成语或宾语是双音节动词可派生为名词的情况下,多用“作”,此处“作”应类似于英语中进行式的be的作用,即将其后的动词变为动名词,而“作”本身的动词词性则较不明显,类似于英语中强调句的助动词do,甚至在一些情况下,此“作”可以被省略或舍去;
②宾语是双音节名词的情况下,多用“做”,此处“做”起实义动词的作用,一般不可被省略或舍去。
例如:
“作比较”“作斗争”“作决定”“作牺牲”“作思考”
“做功课”“做生意”“做家务”“做学问”
后接副词或介词等非宾语结构,多用“做”
例如:“做好”“做成”“做实”“做完”“做出”
结论
接文章开头以有声明的观点部分,经以上研究与辨析,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“作”与“做”二字的问题,归根结底源于白话文产生初期,极具复杂性与深刻性,不可一概而论亦无法轻易变更。因此,对于已经固化的某些固定词素,应遵其规范用法而不可混淆;但在一些条件较宽敞而无明确分别的情况下,“作”与“做”二字通用,而并不完全是非此即彼的。
而究其趋势,“作”产生于较早的古汉语时期的书面语;而“做”产生于白话文初期,被用于分担“作”的一部分含义,但因长期未规范的使用,二者的用法逐渐交织得错综复杂,在近年才得到留意并有所改善。而就目前而言,“做”的使用频率已明显高于“作”且仍在逐步取代“作”,因此,“作”的动词词性逐渐被取消而本身趋于虚词是一种基本固定的发展趋势。